
- 行業機構
- 中國出版協會少年兒童讀物工作委員會
- 中國少年兒童報刊工作者協會
- 下屬單位
- 北京大開明經濟貿易發展中心
- 北京金開明書刊發行有限公司


聲明:本網站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13015003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2170
切勿談“機”色變 | ||
2020-12-25 《中國中學生報》 | ||
如今,手機已經成為同學們不可或缺的“密友”。他們通過手機,可以接觸更多新奇領域的新鮮事物,在某種程度上,手機就是“第二課堂”;但一些同學自制力較差,一旦少了老師或家長的有效監管,便很容易沉陷其中,難以自拔。
為什么玩手機?
高三學生小宇,晚上通宵玩手機,白天無精打采、瞌睡連天。家長苦口婆心地勸說,班主任多次找他談話,他都無動于衷,始終戒不了玩手機的癮,直到有一天……
那天下午,我正在辦公室工作,有位家長敲門,自報家門:“王主任,我是小宇的爸爸……”不出意料,小宇又熬夜玩手機了。多次提醒后,小宇爸爸氣上心頭,用錘子把手機砸了個稀巴爛——這就成了父子矛盾的導火索。小宇一下子不干了,吵鬧起來,小宇爸爸也失手打了孩子,哭喊聲、爭執聲在寂靜的夜晚,顯得格外刺耳。第二天,小宇產生厭學情緒。
耐心聆聽過后,我大致了解了情況,也找到了問題所在:家長認為自己做得對,小宇也有自己的想法,怎樣才能讓他們的矛盾沖突,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呢?
“小宇為什么玩手機?”我問道。
“他覺得學習壓力大,通過玩手機釋放壓力。”
一定要道歉!
“您做得不對!親子吵架,哪怕吵得天昏地暗,都不能動手。只要一動手,性質就變了!”“已經這樣了,我該怎么辦?”小宇爸爸急切地問道。“很好辦啊!去跟他道歉!”小宇爸爸有些困惑。他不明白,自己明明是為孩子著想,就算動了手,錯也不在他啊!我補充道:“之前,您了解小宇的想法嗎?知道小宇的需求嗎?您面對的不是小孩兒,而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‘成年人’,怎么能用‘動手’這樣偏激的做法?”
如何道歉,我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:首先,要找好時機,想好道歉時說什么,一定不能避重就輕,既然做錯了,就一定要指出錯在哪里;其次,聽其言而觀其行,道歉前,要做好小宇不接受道歉的準備。如果不接受,暫時停止,再
找時機,重新道歉;最后,給小宇買一臺新手機,但要約法三章,規定每天玩手機的時間。
小宇爸爸將信將疑地走了,這件事也被我漸漸忘到腦后……三天后,小宇爸爸發來反饋:“王主任,這兩天按照您的辦法,我和孩子溝通了一下,效果很好!”之后的三個月,小宇的學習狀態越來越好,最終考上了理想大學。
更多思考成就更好學生
小宇的故事說明,我們每個人的做法都是成功的!作為老師,它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。
第一,學生出現問題時,不要著急,否則只會忙中出錯。我們首先要反思,這些問題是個別案例,還是共性問題?有時把共性問題當作個別案例,只會讓矛盾擴大升級。共性問題有普遍認同的、可參考的解決方案;個別案例也可根據具體情況,找到解決辦法。
第二,在下定義、解決問題前,一定要多方了解情況,切不可妄下定論。同時,要把學生當作一個獨立個體,而不是老師、家長思維的附庸。千萬不要忽視他們的主觀意愿,從而形成一種壓迫式的管理模式。
第三,不要把玩手機這件事,當成洪水猛獸。老師眼中,在學校玩手機就是管理紅線,學生絕不能逾越,但為何恰恰這個問題屢禁不止?因為它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必然經歷的事情,關鍵要看老師怎么引導,我們需要讓他們在正確的時間,做正確的事情。
王明玉 |
最新評論共條 |